如何使趴課桌的學生抬起頭---鄭州課桌椅廠家
趴課桌,除了極個別是因為學生突遇身體不適的問題外,多數都是學困生(指素質差、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起點低,思想表現落后或幾者兼而有之的學生)消極對待上課的一種行為表現。在普通學校,主要是薄弱學校,尤其是有重點與普通班之分的學校里的普通班中較為常見。這是由于在薄弱學校的普通班中,學困生占了大多數。因此,課堂教學中學生趴課桌的行為,很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。
學困生們上課習慣趴課桌,到底為何?這其中固然有很多因素,但如從其誘因看,學困生上課慣于趴課桌,主要來自兩個方面。
外部方面的原因,主要是:
1 、教師對學困生的岐視
新課程教學實施雖已多時,教師都知道新課程實施的基本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。然而因為新課程的實施畢竟是新生事物,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總會不是一帆風順的。新課程的改革實施也不例外。尤其個別中老年教師,新課改對他們以往固有的觀念帶來的沖擊,實施新課程改革遭遇學困生面帶來授課時的困難以及麻煩,就推毀教師心中地位原本就并不穩固的新課改理念。教師的固執,野蠻、鉆的學困生在過去的課堂教學給教師所添的麻煩使他們堅持認為:學困生在實施新課改中不可能會取得進步。
2、課堂教學未從學生實際出發
新課程的實施,新課改對教師以往固有的觀念帶來的沖擊,個別學困生以往的落后表現令教師生厭,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原本確立的“主仆式”師生關系要發展成 “學生自主,師生互動”的平等、民主的課堂,教師心里也確實不愿意。教師對新課改驟增抵觸的心理,這就使教師在新課程的教學中突然顯得束手無策。課堂教學中原本確立的師生關系未能及時調整,他們在課堂的教學中就會舊酒注新瓶,課堂教學更遠離學生實際。這使原本就令學生厭惡的課堂變得更讓學生討厭。學困生在無可奈何之時,只有一趴了之。
3、情感教育的缺失,師生之間的真實情感缺乏溝通交流
由于個別學困生以往的落后令教師的生厭,導致教師對學困生的極度厭惡,也因教師對學困生厭惡而產生的反作用,令學困生對教師的仇視。師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情感障礙,教師在教學中對學困生的漠視,妨礙著師生之間本可進行的真實情感的溝通、交流。以
內部方面的原因,主要是:
1 、缺乏學習動力、無心向學
學困生受社會思想的影響,家庭中的雙親對其教育的削弱,加上“讀書無用論”的泛濫,身邊落后同學的拉攏引誘,再加上對學習成功要作巨大的付出的懼怕,令學困生對學習的希望破滅,
2、知識基礎差,學習困難
“冰凍三,非一日之寒。”學困生之所以會趴課桌,是由于知識有限,起點低,他們既無學習的能力,更無學習的習慣。他們不愿學習,也不會學習,因此,積重難返,造成學習更困難。
3 、缺乏學習興趣
學困生們到,學校現行沒有了升級、畢業的把關制度,學生只要入學,學與不學照樣可以升級,照樣可以畢業,個別學困生更加是倚親朋戚友的庇護而飛黃騰達,享受著榮華富貴。升級制度、用工制度、用人制度的一些端及不完善,使學困生們更加心灰意冷,缺乏學習興趣。,
針對學困生趴課桌的表現,老師通常是如何應對?綜合起來有三種:
一種是放任自流,撒手不管,放縱學生;另一種是諸多、一味責備;還有一種就是依規施教,嚴格要求,誠心相勸。
教師采取的放任自流應對態度,反映教師責任意識的缺失,求全反映教師的低智,處事簡單。三種處理方法中這兩種應對態度與實施新課程的要求相悖。第三種體現對學生的關愛,與實施新課程的要求目標相一致,也是各界群眾之所求。
新課程教學,必定堅持新課程的理念,必定會對占據一定數量的學困生采取措施使他們進步,怎樣才能使趴課桌的學困生一改陋習能用心聽課呢?我的體會是:
一、依規施教,嚴格要求,認真對待,剛并用,誠心相勸是為了學生的發展
依規施教,嚴格要求,認真對待,剛并用,誠心相勸是為了學生的發展,關愛學生、提高學生的素質,發展學生的能力是實施新課程教學對課程參與者的一項要求,而前兩種方法都表現不關心不發展,提高不了學生素質
二、學困生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,不可回避
學困生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事實,不可回避。任何人都不可能用正當的理由將學困生拒于校外,任一個教師也不會因學困生的存在而棄教逃避,惟有面對現實,尋求解決的方法。
三、趴課桌是學困生向教師傳遞渴求相助的信息
趴課桌是學困生向教師傳遞渴求相助的信息。除了個別確實是因為突遇身體不適,不然,倘若學困生不是遇學習困難,又怎會上課愛趴課桌?學困生上課趴課桌,是反映其在學習中到嚴重困難。關心學生是對每個教師的*起碼的要求,如果我們教師對趴課桌的行為熟視無睹,放任自流,或僅是一味責備,缺乏與之溝通交流,又怎使學困生們早日擺脫學習的困境?